这个八月,同天气一样火热的莫过于电影《孤注一掷》。
电影在点映期间票房破五亿,成功掀起一阵狂热的讨论,正面声音盛赞本片“反诈”的宣传意义,真实具象地呈现电信诈骗的黑暗,故事节奏紧凑;反面声音一方面主要是对于“大范围开展点映”和“点映不开评分”的批评,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对影片文本中部分人物刻画不立体、电信诈骗表现不全面、警察破案过程不严谨等方面的质疑。前者是观众对于电影题材的认可,后者则是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更高期待。如果我们从商业逻辑切入《孤注一掷》,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争议。
(资料图片)
一、题材·话题·时机
《孤注一掷》聚焦电信诈骗、跨境网赌、网络贷款等热议话题,讲述了程序员潘生与模特安娜陷入诈骗集团陷阱的故事。
近十年来,电信诈骗尤其是跨境诈骗犹如附骨之疽,给许多家庭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电信诈骗如何实施、又究竟有何种危害、又该如何铲除?影片以咏梅所饰演的赵警官的反诈宣传讲座开场,揭开一场触目惊心的电信诈骗“内幕消息”。不得不承认,第一眼看去,这绝对是一部题材取胜的电影。里面东南亚诈骗园的异域想象、触目惊心的虐待场面、精密完整的诈骗链条、诈骗者与被害者的命运互动、主角逃出生天的惊险刺激等等,每一处都在抓住观众的眼球,调动着观众的情绪。笔者认为,作为一部商业片,影片的叙事相当流畅,高潮迭起,节奏打点精准,是近几年国产商业片的上乘之作。
同样,这部电影的出现得十分及时。今年绝对是“宣发取胜”的一年,尤其在中国电影市场一扫三年阴霾的当下,新片的上映速度空前,一次好的宣发绝对是电影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
《孤注一掷》早在暑期档开始前就已经展开宣发,片方瞄准成本更低、破圈速度更快的短视频平台,重点放在王传君的诈骗宣讲桥段,“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败”“今天睡地板,明天睡老板”。这些琅琅上口的成功学口号,暗合着金钱至上、一夜暴富的社会浮躁气息,很容易留住观众的目光。后续宣发中,影片长时段的持续曝光,不仅拉高了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更是在酝酿中等待良机——找到一个能与社会话题共鸣的语境、塑造与电影《消失的她》一样的话题奇观。
这个机会真让《孤注一掷》等到了。
七月底,一个话题迅速冲上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热搜——“云南边防对得起每一个人”。起因是一位无知的网友因缅北频繁发生的电信诈骗而质疑云南边防与缅北沆瀣一气,这样的不实言论很快引起各方讨伐。对于电信诈骗的仇恨、诈骗内幕的猎奇、以及我国为反诈所做出的努力,这一切的话题都为《孤注一掷》提供了有利的上映环境。影片不惜冒着被骂的风险,提前一周连续大面积点映,排片率一度高达41.6%,力压正在热映的《封神第一部》。
二、受众·文本·取巧
这是一场针对年轻群体的反诈宣传。对于年轻受众的精准把握,不仅体现在年轻人热衷的短视频平台上,更体现在文本的安排上。
电信诈骗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网络赌博、冒充亲人、冒充公安机关、植入木马病毒、网上购物退款等多种形式,影片独独选择网络赌博(这也是影片被大量诟病的地方,认为关于电信诈骗的表达太过片面)。这其中除了有对影片叙事节奏、猎奇心理的取舍外,更多的是该类型的诈骗高发于年轻人群当中。
影片的受骗、诈骗主角几乎都是年轻人。潘生晋升无望,不安现状的他希望在海外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安娜被“造黄谣”丢失工作,被闺蜜等人“斗笼子”;阿天因一次好奇,从此深入网赌泥潭。网络赌博串起这群年轻人的命运,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和复杂心态。
阿天的遭遇是很多年轻人最容易被忽略的。名校研究生毕业,家境优渥,乍一看这样的人似乎离电信诈骗很遥远。甚至当他第一次接触网赌后,还能用“倍数原理”为自己打气——即便连输,只要翻倍下注,只赢一次,即可全胜抽身。在观众的见证下,赌徒心理上演着血淋淋的堕落与反差,更显故事张力十足。 “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赵警官道出的既是真理,也是无奈。诈骗与年龄、性别、甚至学历都没有关系,反而高学历者有时更容易囿于自己的知识困境当中。诈骗是无差别的敲骨吸髓,每个人都不应该抱有“幸存者偏差”。
——世上真正的黑暗,往往是人性滑向了深渊。
诈骗园内一幕幕残酷的画面不断地抓住观众的眼球——这里不是异想天开者企图一夜暴富的伊甸园,而是暗无天日的人间炼狱。殴打、虐待早就是诈骗园里的家常便饭,十指钻心的酷刑、兽笼的囚禁、刺入头骨的钢钉,甚至暗含的性虐待等,都践行着诈骗园内的惩罚机制,更上演着不可在银幕前言说的残酷真相。在主角出逃的片段,一个一闪而过的虚化背景最为打动笔者——一群长期在不见天日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员,在车上已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只是怔怔地待在车上、看着不远处出逃的主角和持枪追赶的马仔。他们已经在一次次的折磨中失去了出逃的意识,如同被驯化的野兽,即便有着无数个窗和门开着,他们也不会离开半步。这种震撼是触及人心的。
影片最为高明之处在于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本架构能力。潘生飞机上轻而易举盗取马仔的个人信息,彰显了他作为程序员的技术实力,为后文他以程序设计陆经理埋下伏笔;阿天本来有一次赌球暴富的机会,却被女友“浪费”,可事实证明一切不过是量身定制的圈套。影片类似这样的伏笔设计还有很多。而陆经理在“产业升级”后,敲骨吸髓的他并没有放过众人,而是转手倒卖人口。换句话说,陆经理不过是“冰山一角”,他幕后的人,以及那些躲藏在东南亚茂密植被中的众多诈骗园,才是影片更难直接言说的真相。
故事的最后,警方通过蛛丝马迹,锁定诈骗园并解救了被困人员。囿于篇幅等因素,该部分的成效并不充足。在赵警官宣讲的现场,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那个手里捻着赌牌的黑衣人,似乎也预示着一切只是一场序幕——正是影片这样高潮迭起、一步十招的文本,才能充分取巧,把握观众。
三、小结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商业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商业之余,实践了其“教化”功能。也许值得肯定的是,电影中作为背景板频繁被贴在各处墙角的反诈宣传,这次集中站在了聚光灯下,被严正对待。130分钟的篇幅,必要的取舍和偏向应当是可以被理解的。
尽管有瑕疵和争议,影片仍能留给观众很大的解读空间。正如那个“良心发现”的马仔,也许是故事的败笔,也许是爱或欲望的另一重表现,又或许是人性的最后一丝光……
电影赚足了票房,观众看懂了“反诈”。
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作者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青年电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图片来源:电影方公开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