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几天,网络上充斥着对深圳统租房政策的各种解读,各抒己见的声音不一而足。赞成的人寥寥无几,反对的却络绎不绝。然而,为什么政府还要坚持推行这项政策呢?或许只能说,真正理解其中原因的人太少了。
首先,有人质疑农民房被收归统租并没有增加出租房的数量,反而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赔本的买卖,无法提高房租,看起来确实亏本。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深圳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租售比是极低的,这决定了这项政策本身就是亏本的,否则中央财政也不会进行补贴。将空置的商品房收归保障性租赁住房所带来的亏损是最大的,而自建则需要承担机会成本。相比之下,通过统租城中村的方式进行“筹集”反而是亏损最少的。今年,深圳计划建设和筹集共计18.5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约有7.3万套是通过“建设”方式实现的,剩下的则通过“筹集”来完成。
其次,有人纳闷,既然政府花了钱,却不涨租金,还招来了一片骂声,那他们为何还要推行统租房呢?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算一下账,就能明白这项政策的好处。对于深圳这样一个特殊的城市来说,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极低,房子卖不出去,而且还要大量建设保障房,这将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通过统租农民房,不仅可以减少房屋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收益远远大于付出。
再次,我们要认识到深圳的基本情况:土地稀缺、房价高、租金回报率低。如果不收储农民房实行统租,那么政府就需要自己兴建租赁房,这将需要大量的土地。然而,深圳最缺乏的就是土地资源,如果大量土地用于租赁房的建设,那么商品房的供应量将急剧减少。我们可以想象,这将引发什么后果。
在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的情况下,收纳存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时机。统租房政策的推行,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或许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不同的政策都有其背后的考虑和目的,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或许不易一时理解,但我们应该尝试站在整个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政策背后的人性化和有趣之处,而非仅仅停留在教条式的批评之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