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纤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短纤生产深陷亏损,开工负荷却仍处在历史高位。让市场人士疑惑的是,短纤企业真亏损了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聚酯生产负荷达到90.8%,实际负荷可能更高,短纤开工负荷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相关资料图)
对此,国贸期货分析师陈胜解释说:“短纤工厂2023年的检修集中在春节前后,大部分短纤设备刚开机不久,如果装置不出现故障,一年内常规检修应该就一次,最多不超过两次,所以近期没有大规模的检修计划。随着新装置近期投产使用,短纤开工率处在历史高位。”
“基于春节后市场看好后市,涤纱开机率、江浙织造开机率、江浙加弹开机率均出现明显上涨,且坯布端的压力并不大,纺织终端也有好转预期,这使得短纤开工负荷仍维持高位。”物产中大期货化工组组长谢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短纤目前开工较高,装置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原料端价格上涨令短纤现金流不佳,短纤生产加工理论亏损300元/吨。
“目前虽然短纤企业深陷亏损,但这一亏损需区别看待。”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黄天圆说,近两年短纤投产幅度较大,新增产能的加工费和存量老装置的加工费区别较大。新装置成本优势明显,新老装置之间的加工费差异超过400元/吨,市场观察到的加工费亏损未必是所有企业的亏损。
陈胜告诉记者,短纤新产能对老装置的优势在200—300元/吨之间,尤其是财务成本、技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据他介绍,目前新产能正在积极扩张,以寻求下游长期供应,并积极打破贸易区域壁垒,实现现货使用区域的全覆盖。
“老装置不用考虑折旧,新装置重点考虑抢占市场。”黄天圆认为,就行业生存环境而言,聚酯市场中短纤产能的淘汰才刚刚开始,低加工费会维持很久。除去春节和国庆节,短纤以后很难有加工费扩张的时间,大部分时候都是做缩加工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短纤行业发展为“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集中度越来越体现在“一体化”企业。
谢雯认为,未来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一体化”,并且产业链下游配套也在发展,“一体化”企业在行业中的成本竞争优势突出。小规模、缺乏原料配套的短纤企业竞争力逐渐萎缩,这也加快新老装置的产能出清变化,短纤未来产能将更加集中。
同样,在黄天圆看来,由于聚酯产业链中上游的产能集中度明显大于下游,产业链的矛盾经常是原料端PTA、PX的可得性是否配套上游,成为短纤工厂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令市场疑惑的是,尽管短纤生产利润不佳,但实际减产的状况却未发生。
“市场不乐观情绪与事实情况出现了一定偏差,下游库存不高,虽然没有爆单的情况,但生产经营依然可以维持。从当前超高的负荷可以得知,聚酯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应该是良性偏好的。”在陈胜看来,企业短期并没有降负减产的必要,对库存较高的工厂来说,前期库存已经升值;对库存较低的工厂来说,生产良性运转依然可行。
“后续短纤货值或跟随终端需求好转,目前生产的短纤在未来有盈利的可能。”谢雯认为,在下游好转预期或成本上涨缓和的状态下,短纤加工利润有望出现一定修复。
就下半年短纤走势而言,黄天圆表示,目前出口情况不理想,内需虽在稳步恢复,但上半年很难出现强劲修复。不过,下半年整个市场的格局会发生明显变化,内需也将有比较明显的增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