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第二次青藏科考如何助力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所长朴世龙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GONGGA),可估算全国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碳汇,为全球碳收支评估提供中国方案。
(资料图片)
“事实上,全球碳计划组织去年估算全球碳源汇时,就已经用上了‘贡嘎’系统,在今年则有望开始使用‘贡嘎’系统评估全球甲烷收支。”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所长朴世龙。受访者供图
将提出中国大气CO2浓度观测站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新京报: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对于青藏高原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此次科考有新解决方案吗?
朴世龙:目前,我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站仍然较少。估算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时,如果所用站点的空间代表性不足,结果就会不可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采用直升机,首次观测拉萨至珠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梯度,并在珠峰地区观测大气二氧化碳垂直柱浓度。据此可更准确估算青藏高原乃至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从而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2007年起,“全球碳计划”开始发布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其中,基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数据的大气碳反演系统是核心手段之一。2022年之前,该报告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碳反演系统估算结果。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队员田向军研究员自主研发了“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成为首个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反演系统,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碳收支报告中的话语权。
新京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科考现阶段是否有结论?
朴世龙: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净吸收1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这个量远大于青藏高原地区人为排放量。可以明确,青藏高原已实现碳中和。
新京报:“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朴世龙:前面也提到,目前青藏高原以及中国的大气CO2浓度观测站不仅少,分布也不尽合理。我们将凭借“贡嘎”系统,提出中国CO2浓度观测站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在优化布局后的新站点观测大气CO2浓度,利用“贡嘎”系统估算中国以及青藏高原的陆地碳汇。
正研发甲烷大气反演模型,用于估算中国以及全球甲烷收支
新京报:团队利用“贡嘎”系统还将开展哪些方面研究?
朴世龙:在各种温室气体中,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举足轻重,仅次于二氧化碳。最近,我们已经开始研发甲烷的大气反演模型,用于估算中国甲烷收支。目前,模型研发进展顺利,有希望能赶上今年全球碳计划组织的全球甲烷收支评估。
新京报:你所在的“环境资源”界别是新设立的界别,你也是新委员,对于履职有何期待?
朴世龙:“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研究,希望借助政协平台,从科学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和谐共生建言献策。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